國務院國資委《加快發展和完善國有企業中長期激勵機制》一文指出,國有企業要不斷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積極探索資本、管理、技術等要素參與分配的方式和途徑,加快實施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等中長期激勵方式,將個人利益與企業長期業績提升緊密結合,牽引企業持續做強做大。國有企業如何通過中長期激勵激發活力,通過什么樣的方式開展,成為眾多國有企業關注的問題。
問題1:什么是中長期激勵
中長期激勵是對經營者長期經營行為(3-5年)的經營業績和貢獻予以肯定和回報的激勵方式,旨在將經營者的長期利益與企業的長期發展相“捆綁”,最終實現共贏。國有企業積極推行中長期激勵,其有兩方面的作用:
一是通過中長期激勵機制的建立能有效保留企業內部優秀的管理、技術等人才,以實現企業的長期發展;
二是通過中長期激勵機制的建立,能夠更有效地激勵員工的產出,積極為企業創造價值。
問題2:國有企業中長期激勵方面的政策有哪些
近年來國家十分重視國有企業的中長期激勵,也出臺了系列政策鼓勵國有企業開展中長期激勵,系列政策的發布為后續不同類別的企業開展中長期激勵提供了政策指引:
問題3:政策中的國有企業中長期激勵的類型有哪些
根據目前出臺政策來看,國有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主要有三種類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國有科技型企業分紅和股權激勵以及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
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長期激勵多采用股權激勵的方式,從國資委官網及公開資料可見,近年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數量逐年增加,2021年共有95家上市公司公布的股權激勵計劃方案,2022年有7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權激勵計劃方案,其中央企上市公司占了較大的比例:
國有科技型企業,是指中國境內具有公司法人資格的國有及國有控股未上市科技企業(含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國有企業),具體包括:轉制院所企業、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投資的科技企業和國家和省級認定的科技服務機構。股權激勵包括股權獎勵、股權出售和股權期權三種形式;分紅激勵包括項目收益分紅和崗位分紅兩種形式。
133號文和280號文對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的實施細則進行規范,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引入員工持股旨在有效激發企業活力,增強企業競爭力,同時員工持股計劃可以實現企業和員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也有利于優化企業股權結構。
問題4:中長期激勵的方式及其對比
中長期激勵對激勵對象、激勵總額及兌現方式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確的規范,以下由筆者進行簡要的對比和總結:
問題5:未在政策范圍的國企如何操作
上述講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科技型企業、雙百企業等在內的中長期激勵模式,在項目服務的過程中有的國有企業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我們不在政策范圍內,如何激發活力合理開展中長期激勵?
從服務經驗來看,更多國有企業選擇參照中央或地方國資政策,以經營業績或利潤為核心開展中長期激勵,一方面能通過長期激勵留住核心人才,另一方面以激勵增量和核心思想,鼓勵企業規模做大與做強。
作者:漢哲咨詢集團 劉越強
掃描二維碼關注漢哲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資訊